|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中較量的核心是科技戰還是政治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之際,高科技已成為雙方較量的關鍵領域,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半導體、5G通信、量子計算等方面。英國前駐華外交官查爾斯·帕頓(Charles Parton)前不久撰文說,中共正在試圖從科技領域來擊敗美國英國和整個國際民主陣營。他認為,科技領域的較力將對未來鹿死誰手起到決定性作用。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科技手段無疑是重要的,但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意識形態和政治領域的博弈。


目前在位於倫敦的地緣戰略理事會(Council on Geostrategy)負責研究中國事務的帕頓日前接受美國之音電話采訪時說:“我認為當下確實是新一輪冷戰,盡管中方,包括習近平(专题)在內,一旦我們這麼說,就會給我們冠以‘冷戰心態’的說法。”

帕頓說,在這場戰爭中,如果將政治戰看成是影響和攪亂政局以及政策制定過程的話,科技手段,與各種試圖攪亂民主國家決策過程的政治戰和手段相比,則更為關鍵。


帕頓將中方試圖以科技手段來擊敗民主陣營的手段歸納為三個以D打頭的英文概念,即Dependency, Disruption, Data,也就是:對中方產品和技術的依賴、中方不斷打造能夠對民主國家多個關鍵領域進行大規模破壞的能力,以及攫取他稱為是當今時代類似石油的資源,即數據。

極權在上一輪冷戰中敗陣

裡根總統任內擔任國安會蘇聯和東歐事物主任約翰·蘭澤斯基(John Lenczowski)和美國國防部前官員凱利· 格什奈克(Kerry K. Gershaneck)也認為,中方無疑正在用全力與自由、民主國家以及廣義上的自由、民主陣營展開嚴峻的冷戰。

創辦了美國國際政治學院(Institute of World Politics)並擔任首任院長的蘭澤斯基撰文說,“美國的外交政策長期以來在處理和中方之間的緊張態勢問題上,只注重外表,而不是根源。多年來的接觸、互動政策,罔顧中共在和我們打冷戰這一事實。”

不過,在他們兩人看來,以意識形態領域為代表的政治戰不僅是當前這場民主與極權之間激烈博弈的重心和關鍵,而且正是它讓自由和民主在上一輪冷戰中戰勝了對手。

“蘇聯在冷戰中敗下陣來是因為他們在意識形態領域被打垮,”著有專著的格什奈克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采訪時說。

人的因素至關重要

格什奈克認為,科技因素確實不可低估。

他說:“無論是輔助政治戰還是實體戰,是的,技術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他看來,人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絕不可忽略的。

美國在某些技術領域落後,是因為決策者沒有反擊--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他說。

格什奈克指出,中方在積極准備實體戰的同時,已經在百分之百地投入針對美國和其他自由社會的、包括意識形態領域等各個方面的政治戰;經濟戰和外交戰都是政治戰的一部分。

他警告說:只有“在心理上、頭腦上、政治上做准備,結合相應的資源、政策以及所需戰略”,才能打贏這場戰。


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上將2018年11月29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參加中國力量研討會時也強調了實力政治以外因素的重要性。

他說:“美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之間實力政治的較量,我們面臨的問題更嚴峻,是價值觀和對未來遠景的較量。”

新一代學者聚焦政治戰

有關軟實力以及涵蓋意識形態等領域的政治戰正在引起新一代學者的關注。

荷蘭伊拉斯謨(Erasmus)大學歷史系的博士研究生兼講師彼特·趙(Pieter Zhao)2023年在專注於國防和軍事相關新聞、分析和評論的數字媒體平台RealClearDefense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政治戰在中國的戰略中處於核心地位,就像孫子所說的那樣:“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他寫道:“的確,被視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擁有悠久的戰略傳統,其中政治戰被視為戰爭藝術的核心。”

趙引用美國著名的外交官喬治·凱南George F. Kennan)的名言說:政治戰這一概念是一個國家(一國政府)極盡其所有資源,在外表沒有實戰的狀態下,來達到戰略目的。他還引用美國當代政治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的論點說,21世紀的較力,更多的是涉及到公眾意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4 秒